九游会老哥交流社区

欢迎访问九游会老哥交流社区官方网站!!!

九游会老哥交流社区
专家发言|徐海云:我国生活垃圾处理领域降碳减污已达国际先进水平

专家发言|徐海云:我国生活垃圾处理领域降碳减污已达国际先进水平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我对这一点体会很深,结合我的工作看,我觉得近10年来,我国生活垃圾处理领域的变化就是我国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一个缩影。”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中国环保机械协会固废处理委员会主任徐海云告诉记者。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由填埋为主转变为焚烧发电为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我国生活垃圾处理领域在降碳减污方面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徐海云非常自豪。根据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固废排在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农业活动、土地利用及其变化和林业之后。尽管固废是一个小领域,能够与上述四个方面并列,可见其在温室气体减排中的重要地位。固废领域排放的温室气体约占全球温室气体的3%,这一领域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来自生活垃圾领域填埋场甲烷排放。徐海云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生活垃圾处理领域取得巨大进步。一方面,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服务范围不断向乡村延伸,为美丽中国建设夯实基础;另一方面,生活垃圾处理结构不断优化,回收利用后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由填埋为主转变为焚烧发电为主,减污降碳成效卓著。据悉,2021年底,我国内地建成并投入运行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处理能力超过80万吨/日,超过欧盟、美国与日本之和。未来几年,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处理量还将大幅度下降,大部分地区将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我国生活垃圾处理领域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显著低于美国和欧盟生活垃圾填埋处理过程中的甲烷排放是废弃物领域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废弃物温室气体排放量的80%-90%。根据住建部城乡建设统计年鉴的数据,我国生活垃圾填埋量从2017年开始下降,2020年焚烧处理量超过填埋处理量。2021年,全国城镇生活垃圾填埋处理量下降到0.9亿吨,焚烧处理量达到2.1亿吨,回收利用后的生活垃圾填埋处理比例下降到原来的30%。“对比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美国目前回收利用后的生活垃圾填埋比例是80%、欧盟是48%,我国显然更低。2021年,我国内地人均生活垃圾填埋量约为64千克,约为欧盟的1/2,美国的1/6。按照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同一口径比较,2021年我国生活垃圾处理领域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显著低于美国、欧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徐海云告诉记者。
发布时间: 2022-11-07
“抓环保 促发展”100例 |(75)恢复湿地近3000公顷 小清河实现华丽转变

“抓环保 促发展”100例 |(75)恢复湿地近3000公顷 小清河实现华丽转变

近日,山东省生态环境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工商联编制印发了《“抓环保 促发展”100例》。这些典型案例用事实和数据证实了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经济并行不悖,将为全省各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今天为您介绍:恢复湿地近3000公顷,小清河实现华丽转变。 恢复湿地近3000公顷 小清河实现华丽转变        小清河发源于济南西郊睦里庄,流经济南、淄博、滨州、东营、潍坊5市的10个县(市、区),全长237公里,其中济南段共70.5公里,最终注入渤海,是唯一接纳城区全部生产、生活污水的外排河道。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在七八十年代,小清河水质不断恶化,持续为劣V类状态。为解决小清河反复治理、反复污染问题,济南市深入一线,把脉问诊,大力推进小清河综合治理,治理经验被省级媒体和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入选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督察整改见成效”典型案例,小清河也相继被省市列为改革攻坚典型案例和现场教学点。四十多年来,实现了由“小黑河”到“小清河”的华丽转变,小清河成为北方城市纳污河流治理的典型示范,是高标准严要求树立水环境质量山东品牌的生动体现。 治理后碧波荡漾的小清河 一、基本情况 (一)工业企业污染相当严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小清河济南段沿途工业种类齐全,行业众多,主要是以造纸、医药、化工、食品制造为主。大量未经处理的废水直排小清河,水污染越来越严重,沿河生态环境破坏也愈演愈烈。 (二)城市污水基础设施建设能力不足。随着济南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排水基础设施滞后于城市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十二五”末,济南市每天仍有6万吨左右的污水直排小清河,致使济南市城市建成区31条河道成为黑臭水体。 (三)防治污染长效机制不完善。由于资金、管理等原因,沿途工业集聚区水污染防治基础设施仍然存在短板,大数据等先进环境监管手段刚刚起步,尚未实现对全市重点河段和各入小清河支流的及时监控,没有做到系统性、主动性、全面性治污。 (四)对小清河的治污压力认识不够。由于长期以来“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导致小清河河道污染持续加剧,水生态系统严重失衡。全市上下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压力传导和责任落实呈现逐级递减态势,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和行动有些滞后。 二、主要做法 (一)严格转型升级,实现源头防控。从严审批高耗水、高污染建设项目,对过剩产能企业和“两高一低”企业坚决关停,累计完成66家工业企业关停搬迁,取缔非法“散乱污”企业7190家,排入小清河的工业污水从6万吨/日左右减少至不足0.5吨/日,实现了从源头上减少工业污染排放。 推进智慧平台建设。在小清河干支流重点断面建设水质在线监测微站,并将全部数据及视频监控接入环保智慧监控平台,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及时、准确、快速管控污染源头 (二)强化能力建设,补足处理短板。“十三五”期间,全市共建成污水处理项目21个,新增处理能力76.85万吨/日,较“十二五”末提高61%。其中,小清河流域较“十二五”末提高了96.18%,每年直接减少约5616吨COD、600吨氨氮入河。不断完善污水管网系统,“十三五”期间,全市市政排水管网总长度较“十二五”末提高了87%,其中小清河流域提高了106%。 (三)注重长短结合,形成长效机制。一是定期考核,奖优罚劣。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通过地表水河流断面考核等考核体系,夯实工作责任,倒逼水污染防治责任落实到位。二是多维联动,紧抓落实。纪监委、检察院、公安、城管、生态环境等部门广泛参与水环境突出问题整治,通过部门联动形成“1+1>2”的治污新局面。三是生态补偿,系统发力。建立地表水横纵结合的生态补偿机制,近三年累计发放生态补偿金约1.8亿元,积极推进流域污染联保共治,建立联合预警、联动执法、联合会商、协同解决的区域联防联控工作模式。 济南市生态环境局对小清河干支流沿线每半月开展一次全面排查,针对入河排污口进行规范化整治,排污单位依法实现全面达标排放,保障小清河水质持续改善 (四)提高思想认识,层层传导压力。为彻底根治小清河水环境污染问题,济南市成立了由市长任总指挥的小清河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指挥部,各级各部门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调、齐抓共管的工作模式,小清河由“黑”变“清”的步伐全面提速。 济南市环境执法人员开展夜间排查,确保工业企业废水达标排放 三、取得的成效 (一)河道人水和谐——实现水环境质量改善的新突破。经过系统治污,小清河水环境质量得到了根本性改善,2019年辛丰庄出境断面水质一年内连续实现三个跨越,连上三个台阶,实现了40多年来的历史性突破。2020年小清河全线通航施工,济南市小清河出境断面年均值仍然保持地表水Ⅳ类标准。2021年济南市小清河辛丰庄出境断面年均值首次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国控断面水质指数位居全省第一,真正实现了人水和谐。 小清河济南段水质明显改善,辛丰庄出境断面水质一年内从劣五类连续改善为五类、四类、三类,实现“三连升”,达到近30多年来最佳水平,取得历史性突破 (二)河道有鱼有草——实现生物多样性恢复的新突破。济南市构建小清河沿线五大湿地系统,恢复天然湿地2993.4公顷,新增30余公里河流缓冲带。今天的小清河鱼类多样性逐渐丰富,鱼类恢复至8目13科23种、底栖动物23种,流域生物多样性得到极大改善和恢复。 济南小清河中华鳑鲏 (三)河道有河有水——实现水资源有效保障的新突破。济南市将水资源合理开发与节约利用摆在突出的位置,通过实施“五库连通”工程和兴济河等小清河支流河道清水、中水补源工程,保证了小清河每天出境水量在150万立方米以上,为山东省开启新的内河航运注入了新的活力。 济南市城区小清河段大部分建成开放式滨河公园,目前已经初具规模,成为了泉城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发布时间: 2022-09-27
中国环保产业迎来新机遇

中国环保产业迎来新机遇

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的石井净水厂,通过地埋式设计和集约化布局,节约了地下空间,也释放了地面资源,把开阔空间留给城市和人民,成为普及水生态知识的科普基地。 魏劲松摄(人民图片) 春耕时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阿荣旗的呼伦贝尔农垦格尼河农牧场有限公司开展农田耢地灭茬工作,通过秸秆灭茬还田处理变废为宝,在增加土壤肥料的同时,减少秸秆焚烧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环保与增收“双赢”。 韩颖群摄(人民视觉) 2021年,由三峡集团所属长江电力运行管理的长江干流葛洲坝、三峡、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乌东德等6座梯级水电站全年累计发电量达2628.83亿千瓦时,标志着以三峡电站为代表的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发电量创历史纪录,“大国重器”综合效益进一步发挥。 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的持续加大,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的市场空间加速释放,战略地位不断提升。 在美丽中国加快建设的进程中,中国环保产业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创新引领环保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在2021年11月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生态环境领域共有11个项目获奖,其中清华大学团队“工业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深度治理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进步奖一等奖,充分证明中国生态环境科技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2011年到2020年,中国环境技术发明专利申请总量接近全球申请总量的60%,是全球积极布局环境技术创新的国家之一。 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司长邹首民告诉记者:“通过持续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中国环境科技领域突破了一批重大前沿与核心关键技术,涌现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实用新技术,在相关工程中得到应用并逐步形成了各领域的产业体系。电除尘和袋除尘已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水处理设备集成化水平不断提高,大规模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土壤修复行业装备基本能够满足工业污染场地修复治理需求。” 中国环保产业的市场巨大。据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调查统计显示,“十三五”期间,中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持续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1%,其中,2020年中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约1.95万亿元,较2019年增长约7.3%,从业人员超过320万人;同年,环保产业营业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9%,对国民经济直接贡献率为4.5%。 随着中国污染减排和环境管理目标的深化,环保产业的重心从工程建设逐步转向污染防治设施的建设和运行,并由此带动了环境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环境服务业的营业收入不断增加。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环境服务业营业收入1.2万亿元,较2015年的4900亿元增长145%,环境服务业营业收入占环保产业营业收入由2015年的51%提升至2020年的61.4%,增长10个百分点。 记者从生态环境部了解到,近年来,中国的生态环境治理模式、服务模式不断创新,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工作启动,探索将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资源、产业开发项目有效融合,解决生态环境治理缺乏资金来源渠道、总体投入不足、环境效益难以转化为经济收益等瓶颈问题,环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提升,发展前景持续被看好。 产业综合服务能力更强,分工更精更专业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环保产业建立起了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废处理、危废处理处置、噪声振动与控制、环境监测、生态治理等专业领域,涵盖技术研发、规划咨询、装备制造、设计施工、运行维护、投资运营、综合咨询等全流程的完整产业体系,有力推动了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 “十三五”期间,中国环保产业累计完成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9.5亿千瓦、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产能6.2亿吨,完成2800余条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新增城市排水管网39万多公里,新建城市垃圾焚烧厂240座,基于现代感知技术的环境监测设备系统广泛应用于环境监督管理,为支撑打赢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环保产业的污染防治攻坚战主力军作用更加明显。 环保产业不仅是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今天,中国环保产业已经不仅仅只聚焦于末端治理,而是融入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中,与清洁能源、清洁生产等产业加速融合发展,在加快自身低碳转型的同时,努力将服务范围拓展到清洁能源、碳减排等领域。 2021年,三峡集团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超过34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5%,居世界第一。2021年底,由三峡集团投资建设的中国首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场——三峡阳江沙扒海上风电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截至目前,三峡集团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了1亿千瓦,占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约1/10,水电装机容量占比近七成。此外,三峡集团还形成了以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区域为重点的陆上“风光”布局,以及北起辽宁、南至广东的海上风电集中连片规模化开发布局。 “中国的环保产业布局日益完善,东部沿海地区环保产业不断深化发展,中部地区多个省市环保产业迅速崛起,西南、西北等地区环保产业呈快速追赶态势。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高度相关地区的环保产业发展呈现区域加速整合、融合增效的趋势。”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会长郭承站告诉记者:“目前,中国的环保产业分工更加专业化和精细化,综合业务能力强、资金雄厚的大型企业纷纷向平台型企业发展,大量承接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污水、垃圾等环境基础设施项目;民营中小型企业更多在细分领域深耕细作,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为大型企业和项目提供工艺、装备、施工、材料、运维等配套服务。” 环保产业价值属性不断显现 “十四五”时期,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环境容量、生态空间已逐步发展成为与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等同样重要的生产要素。环保产业承担着配置环境容量、优化生态空间布局的功能,价值属性不断显现,成为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环保产业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邹首民表示。 2021年4月,《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首次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进行了系统化、制度化阐述,为构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政策制度体系指明了方向。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王金南院士告诉记者:“随着生态补偿,碳排放权、用能权、排污权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不断完善,环保产业将不断提升生态产品价值创造能力,也将向以生态产品供给和价值实现为核心的生态产品第四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增长点、支撑点、发力点。” 在发展机遇面前,我们也要清晰地看到,中国环保产业“小散乱弱”结构未根本改变,综合实力仍不强。据统计,中国环保企业约90%以上为小微企业,与当前国际环保产业先进发展水平相比,中国环保产业领域企业多而不强,产业集中度较低,规模化、实力强的龙头企业较少,尚未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品牌,缺少可以与国际巨头竞争的跨国企业。中国环保产业仍处于政策驱动和资本驱动阶段,技术创新驱动力仍有不足。 对此,郭承站认为,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开展前沿引领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创新,进一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高科技技术与环保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环保产业的智慧化水平。 据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测算,实现中国“十四五”环境治理目标,生态环境投资需求约为6.8万亿元至8万亿元,年均投资需求约1.4万亿元到1.6万亿元;要实现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目标,年资金投入需求约为2.1万亿元。随着美丽中国建设的推进,生态产品的价值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认可,环保产业的市场空间将被进一步释放,我们期待中国环保产业能够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延伸服务内容,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绿色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发布时间: 2022-09-27
中国生态环保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2021年营业收入超2.1万亿元

中国生态环保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2021年营业收入超2.1万亿元

中新社北京8月23日电 (记者 阮煜琳)中国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司长邹首民23日在北京对记者表示,近年来,中国生态环保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对国民经济贡献率逐步提升。据统计,2021年全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约2.18万亿元(人民币,下同),较2020年增长约11.8%。 邹首民表示,“十三五”以来,得益于技术的进步,中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了9.5亿千瓦,钢铁行业的超低排放改造产能达到6.2亿吨,完成了2800余个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新建城市垃圾焚烧场240座,新增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能力日均约64万吨,垃圾焚烧发电厂已成为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的重要场所之一。 由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共同编制的《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2021)》显示,2020年全国生态环保产业(环境治理)营业收入约1.95万亿元,较2019年增长约7.3%。2020年全国环境治理营业收入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1.9%,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绿色亮点和新增长点。 邹首民说,近年来,中国环保产业取得长足发展。生态环保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对国民经济贡献率逐步提升。据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统计,2021年全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约2.18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约11.8%,比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高3.7个百分点,对国民经济直接贡献率为1.8%。 同时,新技术新成果不断转化应用,有力支撑了污染防治攻坚战。火电厂超低排放、大型垃圾焚烧、燃煤烟气治理技术装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中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超低排放火电厂群。 邹首民表示,中国形成了全链条的环保产业体系,涵盖了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技术研发、装备制造、设计施工、运行维护、投资运营、综合咨询等环节。环保产业的发展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贡献显著。为响应国家“双碳”战略,中国环保产业体系正在向低碳、绿色、循环发展等领域快速拓展。
发布时间: 2022-09-27
2021年全国环保产业营收约2.18万亿元环保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逐步提升

2021年全国环保产业营收约2.18万亿元环保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逐步提升

8月23日,生态环境部召开8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记者8月23日在生态环境部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我国环保产业取得长足发展,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重要保障,据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统计,2021年全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约2.18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11.8%,环保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对国民经济的贡献逐步提升。 “新技术新成果不断转化应用,有力支撑了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司长邹首民介绍,火电厂超低排放、大型垃圾焚烧、燃煤烟气治理技术装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中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超低排放火电厂群。工业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深度治理技术、制浆造纸清洁生产与水污染全过程控制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我国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自动化、成套化、智能化、立体化进步显著,现在使用的很多环境监测的仪器设备基本上都能国产。 据了解,“十三五”以来,得益于技术进步,我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了9.5亿千瓦,钢铁行业的超低排放改造产能达到6.2亿吨,完成了2800余个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新建城市垃圾焚烧场240座,新增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能力约64万吨/日,垃圾焚烧发电厂已成为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的重要场所之一。 在环保产业体系和布局上,我国形成了全链条的环保产业体系,涵盖了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技术研发、装备制造、设计施工、运行维护、投资运营、综合咨询等环节。“为响应国家‘双碳’战略,我国环保产业体系正在向低碳、绿色、循环发展等领域快速拓展。东部地区的环保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深化,中部地区迅速崛起,西部地区快速追赶,每个省都有环保产业的布局。”邹首民说。 据介绍,环保产业服务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包括污染第三方治理、环境绩效服务、环保管家、环境金融服务已呈快速发展态势,PPP模式逐步规范,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技术正加速向环保领域渗透融合,提升了精准治理效果。 “随着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深入推进,一些新问题逐渐凸现,迫切需要在基础应用研究方面进行一批前瞻性布局。”邹首民表示,目前生态环境部围绕建设宜居地球环境、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生态保护与修复、环境健康风险防范等方面进行一批基础应用研究的前瞻性布局,将积极协调国家科技部门,形成合力,推动相关研究。
发布时间: 2022-09-27
上一页
1
九游会老哥交流社区

联系我们:

电话:18513810115

邮编:100032

邮箱:ma@hy-st.com

传真:010-66186348

网址:www.hy-st.com

地址:北京市西直门南大街16号

加入我们:

ag九游会j9登录入口旧版生态

官方新浪微博

ag九游会j9登录入口旧版生态

官方微信

版权所有© 九游会老哥交流社区  京ICP备16032126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